中国广播网天津9月17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大两周军训期间,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
3500名学生看病超过6000人次,平均每人看病1.71人次,可见每个人基本看病2次左右,这样的比例很骇人听闻,可见大学新生的体质不容乐观。
北大学子,俱是全国各地成绩优秀的学子,有的甚至是当地的高考状元,在成绩上是顶呱呱,缘何在身体素质上却低人一等,让人担忧呢?
当今教育虽然高呼“素质教育”十数年,但高考的指挥棒始终高悬头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依然是家长们坚持的“真理”,他们更为关注孩子的成绩,每一个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然而然关注了成绩就忽视了身体锻炼。
一切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为了一切提高孩子的成绩,生活中,一切家务、一切锻炼都成了阻碍成绩提高的绊脚石,孩子慢慢的退化了,原本会的什么都不会了,最终成了只能学习、只会学习的动物。
如果仅仅如此,或许孩子还不会身体素质差到如此,毕竟学校每周还安排了2节体育课,但一切为了高考的升学率,素质也就成了身外之物,体育课成了只存在于课表上的课程,学生只能在教室里从英语到语文再到数学,唯一的放风时间就是上厕所了。
如果仅仅是高中,而幼儿园、小学、初中都能够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那么三年高中的挥霍或许不能摧残掉学生的身体素质,但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硬生生的把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也拖入了升学率的竞争中。
于是乎,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开始了名校的追逐,而学校为了成了名校,自然而然舍弃了素质的培养,不断深挖应试教育的纵深,体育成了选修课,可有可无,体育达标测试成了“假冒伪劣产品”。
佛家说:因果报应,循环不爽。一味的重视成绩,忽视身体素质的锻炼,自然就造成了头脑发达、四肢瘦弱的高分低能者,更为杯具的是很多学子年纪轻轻就因为体质过差而得重病甚至是死亡。
想一想,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是咋样一种悲痛,尤其是今日独子独女,一对夫妇失去了子女就成了无根的浮萍。因此,我呼吁家长们要改变自己过于关注成绩的现状,每天要给予孩子一定的锻炼时间。与此同时,我还呼吁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生体质情况加入到学校的各项考核中,实行学生体质不过关一票否决制,以让学校将体育锻炼纳入到学校的重点工作中去,真正确保孩子在校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编辑者:南昌家教中心(www.ncjjz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