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羡慕香港人那种忙碌于高速运转的快节奏生活却有着丰富文艺生活的情趣,我敬佩香港轻铁和地铁站的那种井然有序的人文素质,我享受在香港旺市或景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得到的文明和礼貌...在那种强大的资本主义文化熏陶下的素质,是大陆遥之不及的.有人说过,你可以一代就成为暴发户,可是要成为贵族,需要三代的时间。对此,是不容置疑的。
小时候老师总是对我们说,到了社会啊,就是能者居之。可是当我开始接触社团联和学生会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老师说的并不是全是对的。有谁记得韩寒的《他的国》中,郭敬明指着《小时代》书皮封面问路金波:"你觉不觉得这个《小时代》有点歪?"路金波说:"没事,这个时代本来就是歪的."一言概之,这便是韩寒的睿智所在。还有一句,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原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送给同有此感的你们。
当我在寝室对着冰冷的键盘敲打这篇文章的时候,大家已经呼呼入睡。在这个夜晚,没有所谓的浮躁和煽情,所有的,都是关于我的一个人的故事。突然想起高中时小沙说过,当初进文学社是因为看了我写给08级母校毕业生的《零八倒至,秋始夏末》。
那么,小沙。当我有一天不再文艺,不再爱三毛,不再爱张爱玲;当有一天,我的脑袋里只有高数线代c++,而将文学读物放在箱底;当有一天我发现这个世界的角落已经容不下几米容不下眼镜小乖和粉红小象。你还会欣赏这样的我吗?
我想起了,《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那些关于人情冷暖和聚散的场景。书里传达的人类不能飞翔的以太思想,是岩井俊二的忧伤,也是所有怀有梦想的人的心结。而那个关于约翰?列侬的,像是诅咒般的枪杀案,也让我的心久久不得平静......
我记得当初为了写《墨缘》那篇文章,特意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现在看来是多么的矫情和不敬。从阳关白雪,白帝托孤,风雨天一阁,从虚的文化长城入手化作实的中华文人精神之基粱。想从文人的水墨之情谈起中华文人之气,文人之责任,仅凭我这点学识,又怎么能写出如此大气的文章。只能说,秋雨时节,我从飞金走彩的句里词中,图得了片刻的旷达与宁静。
我记得我写过一篇以芭蕾喻人生的文章。大学伊始,也练了芭蕾的,还是那个关于挣扎的坚韧的生命之舞《天鹅之死》。脚趾还是淤青,一直到现在还是没有完全复原,就像我那愈来愈严重的心伤,和越来越频发的感冒。以前这么写到:“受了伤的患处结痂剥落,恢复原本新嫩的肌肤,生活和舞蹈本是一个道理,只是舞台的大小罢了。而我在逐渐复原的过程中,也在孤单追光灯下演完了这场属于一个人的孤单芭蕾。”
我记得我写过的《倒影》一文,纳西索斯看着水里的影子爱上了自己。就像我们看着过去的倒影不肯走向未来一样。流年再美,也只是无力的回忆。而属于每个人的清晰的生命脉络,只有任由成长的激情在骨骼中咯吱作响才能慢慢走出。末尾一段是这样的,“我收起了修身的牛仔和梳起了碍事的长发,就像我打包起了悲伤的和烦躁的过去,放在记忆的角落,任由风吹雨打,暮去朝来。” 我前不久发过的一条状态,正是文章的末尾一句,只是没有说完的一句话,来自笛安还是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生你,你生我,我们合二为一,便是宇宙,便是永恒。”
蓦地想起,说过了大学要拜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那么,要开始做了....
仅以此文追忆我一去不返的似水年华,念安.....
编辑者:南昌家教中心(www.ncjjz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