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其实是个伪命题


来源:南昌家教网 日期:2012-4-1

 近日,看见小平博客上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颇有同感,不过对于“素质教育”这个词的语境分析,倒是能够让我们窥视到中国教育的一些情况。

说到“素质教育”一词的由来,就不能不提到另一个词 “应试教育”,因为,素质教育就是作为应试教育的一种反动和对立而产生的。曾几何时,应试教育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高分低能的标签到处飞。这里面,有有识之士对僵化的中国教育模式的讨伐,有家长对自己孩子越来越沉的书包的忧虑,更有老师们在升学率重压之下的叹息。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提出“素质教育”,来冲淡学校中弥漫的唯分数论,唯升学率论,我相信出发点是好的。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其实也就得到了“素质教育”的最核心的实质——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非应试教育,一切不向分数看齐,不以提高分数,进入好学校为目的的学习行为都被统一到了素质教育的大旗下。从陶艺到绘画,从心算到英语口语,从乐器到拉丁舞,从新概念作文到武术,一时间,素质教育的筐里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真是好不热闹。

不过,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在考虑问题时,似乎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因素——素质教育的最终买单者——孩子的父母的想法和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当一个孩子被送去学陶艺的时候,父母是不是真的就期望自己的心肝宝贝以后就整天和瓶瓶罐罐打交道,最好的事业发展也不过是到798去开个陶艺作坊?当孩子学拉丁舞的时候,父母是不是就真的认为子女以后可以把跳舞当作一生的职业追求?我想,对绝大多数家长而言,陶艺也好,心算也好,英语口语也好,这些具体的东西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是攀登中国社会阶梯的有力的拐棍,它们是孩子在进入好学校和好工作单位的重要砝码。

Education of a society is a mirror of that society. 在这面镜子中,孩子是无辜的,但是孩子的家长是清醒的。中国是一个有这么多人口,这么少资源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中,要想过上“体面”的生活,想“出人头地”,就必须把别人比下去。这也就为什么中国有那么悠久的考试的历史。我们把教育放在中国历史的维度上来看,教育,从来是和考试联系在一起的。就如同小印在讲座中说过的一句话,考试是一条船,船上的乘客会变,昨天是八股、诗文,今天是英语、数学,明天也许就是乐器考级或者奥数。以现在的社会现实来看,明天已经提早来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彰显非应试的素质教育,似乎出路只有两条。第一,废除考试作为社会进阶通道的作用。不过这样一来,问题就更大了,这个世界,人人都想拥有财富和成功,那么怎么来选拔这些人呢?历史上,汉朝实行过推荐制,不过结果是“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另外一个,只能世袭或以出身来定论,这个就不用说了吧,文革时的成分论离我们似乎还不太遥远。

这里让我们再看一下那句话——一个社会的教育是这个社会的一面镜子。因此,教育的问题就是社会的问题。现在教育中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拔苗助长,好大喜功,哪一样不是这个社会的问题的延伸?要解决教育问题,不是单单提一个XX教育就能解决得了的。
 

编辑者:南昌家教中心www.ncjjz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