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


来源:南昌家教网 日期:2012-10-10

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乘火车去北京。邻座是一位刚刚中师毕业的女孩子。她听说我是教师后,便和我聊起教育。她说得最多的是她的班主任。记得当时她给我说这样一件事――

我刚进学校时,因为是第一次远离父母住校,很不适应;再加上进入青春期,我感到自己心中有许多苦闷得不到排遣,我实在憋不住了,便找到班主任老师,这是我第一次找她谈心,我想给她倾诉我的种种困惑,期待老师给我的帮助。

但是,我的话刚刚开了个头,老师便打断了我的话:你是不太娇气了点儿?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战胜各种困难。何况你说的这些还谈不上什么困难。当然,对你来说,第一次住校也许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但是你应该想想,你的这点儿困难难道比张海迪姐姐还要大吗?”——南昌培优家教

我至今记得当时这个女孩子对我说了这件事之后激烈的的评论:老师说得对,我的困难的确不如张海迪大,但老师的话根本不能解决我的任何问题!我并不是张海迪呀!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找班主任谈心了!

很难说这位老师不负责任,相反说不定她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老师呢!但这样和学生谈心显然是失败的。她的失败之处在于:第一,她没有珍惜学生对她的信任。学生找老师谈心,不管老师是否能够圆满解决学生的困难,这份信任应该珍惜,这是日后和学生保持心灵交流的基础。第二,她对信任他的学生缺乏尊重,学生话都还没说完她便自以为是地打断了学生的话,这样的谈心很难说是真正平等的心灵交流。第三,她缺乏对学生的理解。有些在成人看来算不了什么的事,但学生看来却是天下的困难,如果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很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第四,她用原则取代了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用所抽象的人生的意义取代学生这个具体的困难,用远在天边的榜样取代了近在眼前的学生,用看似毋容置疑的说教取代了富有针对性的开导,于是,学生向她永远地关上了心灵的大门。

李镇西老师的分析很有道理。我认为该老师或许很有责任心的,但处事的方式不对,或者说她思考的角度不对。她错误的把两个本不该放在一起的对象放在了一起比较。张海迪是很伟大,但有多少个张海迪呢?做张海迪,能有多少人做到?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不能过高的估计孩子的能力,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我们要正视孩子遇到的每个问题,不要因为孩子遇到的问题小,就漫不经心,甚至漠不关心。我们要把孩子遇到的每个问题,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倾尽全力、用心、用爱去帮助学生解决。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班主任工作首先是德育工作、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做不好,很难与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关系,很难让孩子信服你!

应该说,这位班主任还是很想帮助学生的,但因为语言的隔膜便造成了心灵的隔膜。不,准确地说,首先是因为心灵的隔膜才造成了语言的隔膜。

心灵上的隔膜,造成了语言的隔膜。有点困惑,是不是说这位班主任从心灵上就出现了问题。她没有把孩子放到一个相对高度,放到自己心灵中的每个人地方,换句话说,该老师并没有让孩子在心灵里面占有一份位置。所以才有她言语上的打断,这种打断是她内心使然,甚至带有一种瞧不起学生的意思?

班主任工作中的许多怎么办,其实都是通过语言来解决的。正是在和孩子的一次次谈心中,我们的心和孩子的心贴在了一起。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也许正是因为语言不当,结果班主任不但没有走进孩子的心灵,反而离孩子的心灵更远。

语言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石,是解决班主任工作遇到问题的主要途径。

读完这一段话,不禁让我想到一个故事,《狼来了》。狼来了,讲述了一个小孩子喜欢说谎,用狼来了作弄别人,说了第一次,大家相信了;第二次,大家也相信了;到了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大家不相信了!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你一次不当,孩子可能还会谅解你,二次不当,孩子很有可能还会谅解你,但三次呢,我想肯定不会了!班主任工作,需要用心、用爱,如果用心、用爱,从语言上做起。

走进孩子的心灵,仅仅靠真诚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讲究语言技巧。特别是第一次和孩子谈心,更是要特别讲究。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第一次谈心将决定孩子的心灵大门是否随时愿意为你打开。

深有体会,走进孩子的心灵,不是仅仅靠真诚就可以了,还得讲究语言技巧。真诚是走进孩子的心灵的前提,爱心是走进孩子的心灵的催化剂,友情是走进孩子的心灵的保障。第一次与孩子谈心,必须注意关注孩子的表情,关注孩子的动作行为。我认为第一次与孩子谈心,应多以倾听为主。第一次想你交流的孩子,我认为主要是认同了老师,认为老师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能够理解自己的困惑等等问题,他需要的是一个倾听者。所以认真的倾听,我认为是第一次谈心必须具备的能力。

高一新生进校一周后,我收看孩子交来的随笔本。黄微微同学在她随笔的后面加了一句话:李老师,我想和你聊聊。

这是我最喜欢听的学生对我说的一句话。还有什么比得到孩子的信任更幸福的呢?

我在批语中写道:吃了晚饭到我办公室来吧!

晚饭后,她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本来是她主动提出要找我聊,但进了办公室,她却没有说话。毕竟是第一次和我谈心,也许她有点紧张。

我知道她找我决不会只是随便聊聊,肯定有什么在她看来是要紧的事需要对我说。但是,第一次和她谈心,我不能够单刀直入,只能慢慢引导她说出心里话。

我先问她新学期感觉怎样,她说还好。我又问班上的情况,她也说挺好,她挺满意的。我问开学几天来有没有不满意的,她说住宿条件还不太满意,主要是新床还有点味儿,另外感到睡眠时间不够。

我很心疼我的学生,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我的女儿。我对我女儿的睡眠要求很严,必须保证睡眠时间。因此,我便对她说,我争取给学校领导研究一下,调整一下作息时间。

也许是我的关切让她感动进而觉得我值得信任,她终于开始对我诉说。她对我说她特别恋家,希望我同意他每周星期三回家一次。她说了很多很多,向我说了她的家庭,她的性格,她的生活习惯等等,特别给我强调她特别特别想家。

在她倾诉过程中,我一直静静地倾听,没有打断她的话,直到她说着说着眼泪流下来了。我才赶紧给她找了纸,叫她把眼泪擦一擦。

看着她擦泪,我想,她这么想家,连一个星期都不能坚持,那以后读大学怎么办?

看来这是一个比较娇气的女孩子。但我显然不能直接批评她娇气,那样她可能就不会和我继续聊下去了。于是我给她开玩笑:那以后你考大学最好考西南交大,西南交大离你家最近(她家注在成都万福桥),这样你回家就最方便,呵呵!她也破涕为笑了。

一个玩笑,不但委婉地表达了我的批评,同时也轻松了气氛,缓解了她的悲戚的情绪。

我看她笑了,感到可以把话说得直一些了,便说:你希望每周三能够回家一次,我完全可以同意你的这个要求。但是,这对你成长不利呀!你早晚得离开爸爸妈妈的呀!因此,你还是不要周三回去,而是和大家一样周末回家,好吗?战胜自己!

她点点头:好吧!但眼泪又流下来了。

嘴上同意我的话,但依然流泪,说明她并没有完全想通。这时,我完全可以搬出学校纪律来要求她。但是,如果那样,我很可能有堵死了和她交流的心灵通道。既要坚持必要的原则,又不能过于死板。比起坚持学校的纪律,我感到保持和孩子的沟通更为重要。再说,同样是平时不回家,她是迫于外在的纪律呢,还是出自内心的自律?表面结果相同,但背后却是完全不同的教育境界

于是我说:这样吧,我同意你每周三可以回去一次,但你自己控制好自己,如果能够不回去最好。如果到了星期三你坚持不回家,第二天早晨起来你会非常自豪,因为你战胜了自己。当然,如果你忍不住想周三回去,也没有什么,你就回去吧!然后第二个星期又开始考验自己。我觉得,如果是因为我不准你回去而你没有回去,这并不能算你自己战胜了自己;只有当你可以回去却不回去,这才是了不起的。你尽量试试看能否战胜自己,好吗?

她有点点了头,说:其实,这个星期我就没有回去,已经六天了,我从来没有这么久不回家。说着她有些自豪地笑了。

就是嘛!我鼓励道,你完全可以战胜自己的!祝你成功!

三周后,黄微微对我说:李老师,我已经连续两周都是只在周末回家。我现在终于可以坚持一周都不回家了!

对她来说,通过这次谈心,收获的是战胜自己的忠告;对我来说,和她谈心,收获的是她对我的信任。在以后的日子里,黄微微一直对我很信任,愿意在随笔中给我谈心,每次看她的随笔,我都能得到一种源于信任的幸福。

谈心也是需要技巧的!孩子因为紧张,不敢说出自己想法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让孩子平静下来,在轻松的气氛下,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一旦因为紧张说不出来的时候,我们要耐下心来,不能急躁,不能大声的呵斥。谈心过程,应该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定位在平等的关系上,让孩子充分的感受老师对他的尊重。——南昌家教网

编辑者:南昌家教中心www.ncjjzx.net)